這一切的一切,都是當Max Büsser決定不走常規製錶開始的。說起 MB&F,腦中浮現的不是標準三針腕錶、也不是什麼陀飛輪、月相——而是一艘從太空掉落、降落在你手腕上的「時間機器」。從HM1到LM FlyingT,每一款都像是藝術家在製錶工廠裡開Party的成果。不過這次,MB&F決定玩得更「收斂」,至少在尺寸上是如此。這款名為 SP-One 的全新作品,不但是品牌史上最小的腕錶(38毫米!),也是一場關於「平衡」的機械對話:怎麼把發條盒、擺輪和錶盤這三個重點元件懸浮起來,又怎麼讓大家相信這一切不是魔術。

資料提供@MB&F、葳鑠
從「三圓」開始的創意旅程
SP-One 並不是突然才冒出來的點子。早在2018年,MB&F的創辦人Maximilian Büsser就畫下這款作品的雛形,當時它還叫「Three Circles」(三圓)。起初它只是一個「特別企劃」,像是放在抽屜裡的怪點子之一。直到2020年疫情封城,團隊回頭翻開那堆「有點瘋但值得一試」的設計草稿,這三個圓終於有了出頭天。這三個圓不是隨機安排的,而是分別代表機械錶的三大核心——發條盒、擺輪與時間顯示。他們以某種幾乎違反地心引力的方式懸浮在舞台中央。舞台的名字?Max叫它「圓形劇場」——聽起來像個迷你羅馬競技場。這一切都透過弧形藍寶石水晶罩封起來,不只讓你一眼看透機芯架構,也像讓你隔著玻璃看表演。

錶殼:鵝卵石的極簡主義

SP-One 的錶殼像一顆被時間河流打磨過的鵝卵石:圓潤、光滑、無錶圈。這是MB&F歷來最「容易戴」的設計之一。上下兩側的錶耳採非對稱延伸結構,從下方錶殼延伸出去,製造出宛如懸空的錯覺感,讓整枚腕錶像是浮在手腕上,而不是乖乖貼著你。材質方面則推出兩種版本:950鉑金搭配天空藍圓形劇場,與18K玫瑰金搭配深灰劇場。這種配色對比,也進一步突顯品牌在結構與色彩上的巧思。

機芯:不是你以為的機芯
內部搭載的是MB&F自製的手動上鍊SP-One機芯,最引人注目的自然是擺輪的位置——它被放在2點鐘位置,不規則、卻極其迷人。以斜角結構連結發條盒與時間盤,三者幾乎齊高,看起來就像三個星球在宇宙中自轉與互繞。時間顯示則放在6點鐘方向,是一枚傾斜設計的迷你錶盤,採用黑色DLC鍍層,搭配立體時標與迷你指針。這裡也是展示MB&F標誌性「錐形齒輪」技術的舞台,能讓指針與傾斜錶盤間角度變化時,依然保持順暢傳動。這是工藝與物理結合下的成果,不是華麗,卻十分考驗調校與穩定性。

無形橋板與「反展示」手法
SP-One 最有趣的一點是它的「無形感」。設計師刻意將支撐三元素的橋板縮小再縮小,讓它們幾乎隱形於視線中。橋板、齒輪、螺絲——這些在傳統機芯中通常被拿來炫技的結構,在這裡反而被藏起來。MB&F稱之為「反展示」(Anti-Exhibition),因為重點不是讓你看到機械細節,而是讓你「看不到的部分」支撐「浮起來的奇蹟」。從正面看不到的,轉到背面就一覽無遺。SP-One 的底蓋開放視野,透過藍寶石鏡面可見所有傳動結構:橋板倒角、拋光夾板、不同層次的飾面修飾,顯示出MB&F對於「內外皆美」的一貫堅持。
錶背寫實,錶面浪漫

儘管整體設計看似極簡,但這只腕錶每一處都是計算出來的視覺平衡。傾斜錶盤、錯落機芯、非對稱錶耳、內縮錶殼比例,全都在控制在剛剛好不出戲的邊緣。從正面看是視覺懸浮,從側面看是工藝結構,從背面看是傳統手工修飾。SP-One 就像一場劇場演出,每一面都提供不同觀眾席的角度。

直徑38毫米950鉑金錶殼、弧形藍寶石水晶鏡面與底蓋/藍色圓形劇場結構、黑色傾斜時間顯示錶盤/時間指示/SP-One手上鍊機芯、儲能45小時/限量10只/參考價NT$2,600,000
一場看似「經典」的實驗

直徑38毫米18K玫瑰金錶殼、弧形藍寶石水晶鏡面與底蓋/深灰色圓形劇場結構、黑色傾斜時間顯示錶盤/時間指示/SP-One手上鍊機芯、儲能45小時/限量10只/參考價NT$2,400,000
SP-One 是MB&F的一場低調革命——它不是爆炸性的太空艦,也不是概念衝撞的蒸汽龐克飛船,而是一場回歸腕錶核心語言的設計遊戲:三個圓、一點傾斜、一些透明,再加上極致工藝。就是這麼簡單、這麼複雜。也許這就是MB&F給市場的一個提問:當我們把浮誇、規模、規則都放下之後,什麼才是真正讓人著迷的腕錶?而答案,也許正藏在這只38毫米的機械幽浮之中。